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户外杂谈 > 正文

论坛热帖:(组图)

类别:户外杂谈 日期:2021-11-17 20:25:48 人气: 来源:

  赵姓名字大全一些报道美国福布斯最近推出“税负痛苦指数”榜单,称中国内地“税负痛苦指数”位居全球第二。则刊文反驳,认为此指标科学性较差,不能反映真实情况,一时引发热议。综合来看,认为中国“税负痛苦指数”全球第二有些离谱,但对“税”的关注,以及税负争议背后的隐含,却值得我们重视。我们应该怎么做,才能合理利用税收这个促公平的“杠杆”,多给一点幸福感?

  [网友 殷国安]:从税率上看,我国的税收并不算很高。从数字来上看,中国的税收只占P的20%,个人所得税占不到税收总额的10%,而且今年九月开始实施的新个税法,将工资、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,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。以此来看,“税负”第二的名头,实在有点压人。

  ·重者,在于[网友 花少林]:虽然比较一些高税率国家而言,中国的税负还算较轻,但对很多生活在“柴米油盐”的普通而言,税负和无所不在的通胀压力一样,却是实实在在的感觉。

  [网友 忘记行李]:之所以在上觉得中国税负重,与老百姓收入水平偏低有重要的关系。而且,有一部分隐性税收是包含在物价当中的,物价水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税负水平。

  希望“税保公平”[网友 李明]:作为二次分配的重要工具,希望税收能发挥公平杠杆的作用。但现在税收的这一作用发挥的并不明显,是隐藏在“税负痛苦指数”背后的一层。拿个税来说,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:2009年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在9000亿美元左右,其中最富裕的10%家庭承担了70%以上的个税缴纳义务。而2009年中国个税收入只有4000亿人民币,其中工薪族缴税占个税总收入50%。其中不难看出,中国的工薪阶层税负重。虽然今年刚刚实施的新个税法使这一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,但是在我国,工薪阶层负担过重,而富人没有更好承担纳税义务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。

  渴望“税目合理”[网友 姜永明]:我们现在的税制存在一些漏洞,给有关机关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,导致某些地方见缝插针、随意征税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像所谓的馒头税、月饼税、房产加名税等。另外,还存在税目众多、重复征税的情况,这等于变相了加重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。增税行为多于减税,造成了一定的民生焦虑,影响了的幸福指数,迫切希望这些方面得到改善。

  [网友 单士兵]:福布斯“税收痛苦指数”排行是有很大的缺陷,不过仅仅这些缺陷无济于事。我们也需要看到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:一方面是行政消耗过大,征税成本及其他行政成本过高;另一方面是提供的公共服务仍然达不到要求。也就是说,在承担了较高的税负后,难以得到与之匹配的公共服务,这才是“痛苦”的根源所在。改善“公共服务”的性价比,让所缴纳的税收“物有所值”,才能降低的“痛苦指数”,提高“幸福指数”。

  [网友 观沧海]:给减负,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减税。这些年,财政收入增速总是超过P增长的,而P增长也总是超过居民收入增长的。财政收入增速过快,难免会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,并导致国富民穷。目前我国税负不高,而百姓却感觉税负偏重,也说明这个问题。所以进一步减轻的税收负担,实现让利于民、还利于民,才能多给一点幸福感。

  ·釜底抽薪还是要深化税制[网友 花少林]:一方面,减税固然是未来税制的目标,另一方面,调整税收结构、完善税制也至关重要。

  [网友 孙业文]:感觉税负过重,并不一定是税率本身过高的问题,税收制度不完善、不合理、不公平造成的税收叠加、隐性税收,是目前导致税负过重更深层次的原因。比如,我国存在对同一税源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征税的情况。只要随意审视一下,就不难发现,在现实之中,对同一商品流转额课征多种税收,在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上多次课征一种税收,在工业生产中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、出厂成品分别征税等现象,实在太多。所以和完善税收制度,减少收税环节,取消不必要的税目,是减轻的“税负痛苦指数”的治本之策。

  [网友 吴木銮]:国外70%的税收用于公共服务,但我国只占到30%。这样,原本应由税收提供的教育、医疗、卫生、公用事业等公品的供应不足,需要国民自掏腰包加以埋单,则放大了的税负压力。有些北欧国家尽管宏观税负很高,但因为福利高所以社会压力不大,也即是这个道理。因此要改善国民的幸福指数,必须加大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。

  
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相关阅读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国米徒步网-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