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户外杂谈 > 正文

易经杂说》摘选丨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看“易”究竟是什么?

类别:户外杂谈 日期:2018-9-23 12:13:45 人气: 来源:

  之后,我们会陆续推出杂谈这个栏目,这里会有一些与占星学不太有关的内容,但是仍然与我们的核心思维有关系。首先,我们会连载南怀瑾先生的《易经杂说》。

  可能看到这个决定,你会觉得有些奇怪,为什么以严肃占星学为己任的若道君,会选择看上去与文化相悖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的文章呢?诚然,提起易经,可能进入我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“算命的、占卜的”,可是我们却在接触的时候发现,知识是无害的,问题在于使用的人的角度。

  中国人一般的观念,讲到《易经》就想到,想到就和唱平剧拿鹅毛扇穿道袍的连了起来,好像学了《易经》以后,便可天上知一半、地下全知的样子。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,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《易经》是不是包括了那么多东西,能不能知道过去、未来,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,也是很大的问题。

  刚才提到唱平剧,我们对《易经》,从平剧《三国演义》中就可以了解到,中国平剧非常注重脸谱和服装,舞台上穿件道袍,我们现在看起来像是妖道,实际上代表了最高的智慧。所以有人说“《易经》是经典中之经典,哲学中之哲学,智慧中之智慧”,这是我们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场来推崇《易经》的看法。

  此外,我们看见平剧中的脸谱,有的在额上画一个太极图,就是表征这位剧中人的头脑中充满了智慧——上文,下知地理。从这种戏剧艺术表现方面,就可以看到《易经》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,被一般人重视的程度了。这是就好的面看;就坏的一面看,一提到《易经》,有人就联想到那些跑江湖的、算命的、看风水的、卜卦的那些江湖术士。不管哪一种看法,都表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,认识是不够的。

  今天我们开始研究《易经》,所要走的线,因为大部分人以前还没有接触过,所以我们在这里先要使大家知道怎样去读《易经》这部书,先从怎样去认识它、怎样去了解它开始。

  至于深入的研究,有人研究了一辈子,也还没有搞清楚的,所在多有,包括我在内,研究了大半辈子,还跟一个初学的人差不多。实际上,讲这门学问,我自己都是战战兢兢的,觉得自己非常肤浅,没有办法向大家报告,不过有一点点可以提供大家的,亦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。

  现在我们先说古人对《易经》的看法。《礼记》的《经解》篇中,提到《易经》时说:“洁静精微,易之教也。”据说这是孔子整理《易经》以后所作的结论,对《易经》的评语。

  “洁静精微”这四个字,看来很简单,而它的含义却很深广。“洁静”包括了教的、哲学的多种含义,就是说学了《易经》,他的心理、思想、情绪等,无论在任何情况下,都会非常的、澄洁。“精微”则是科学的,是无比的细密精确。

  所以学《易》的人,头脑要非常冷静,我也常常将我的经验告诉年轻的同学们:“晚上不要读《易经》。”他们不大相信,因为老辈们说《易经》可以避邪,凡是不正的妖怪都怕《易经》,有的人生了重病,在枕头下放本《易经》,就可把鬼祟赶跑;又说《易经》一读,听到了都不得安宁,所以夜里不读《易经》。

  最初我也很喜欢夜里读《易经》,可是一读,这一夜就完了。以后我也就不敢读了,因为夜间一读《易经》,一夜都不能睡觉——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,同时又会发生另一个新的问题,于是不断发现问题,不断寻求答案,不断发现新的道理……越研究越没完,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。所以深深体会到古人“闲坐小窗读《周易》,不知春去已多时”,一个春天过完了还不知道的情景。

  为什么时间过去了都不知道?因为研究《易经》,需要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,非常精密的思想,所以《易》之教,是“洁静精微”,这是孔子对于《易经》的评价,有如此之严重。

  但是在《经解》中,对《易经》也有的,怎么说呢?他说《易经》的流弊是:“易之失,贼。”就是一个“贼”字,是说学了《易经》的人,如不走正,旁门左道,就贼头贼脑,把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那一套,拿起鹅毛扇,鬼头鬼脑地扇动别人来。这是我们自己文化中对《易经》最好的评论,一个“贼”字的断语下得非常妙。

  历史上汉朝的王凤、唐代的虞世南(唐太的宰相,创业时的“秘书长”,也是他的好朋友)推崇《易经》说:“不读《易》不可为将相。”不学《易经》的人,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宰相,亦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大将,推崇《易经》有如此的重要。

  我们知道了这些以后,至少可以鼓励自己,对于老祖留下来的这部书,到底画的是些什么名堂,非要弄个清楚不可。譬如有人认为房子对面有一个什么煞,就到街上买一个回来,在门口一挂,好像就可以保险了,这中间究竟有什么作用?有没有这种作用呢?

  易学有如此的重要,我们该怎样去研究它呢?大家要注意,各位手边的《易经集注》,只是中国《易经》学问的一部分。这本书也叫《周易》,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的时候,他研究《易经》的记录。

  我们的文化,的文化,一切中国的文化,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《易经》以后,才开始发展下来的。所以诸子百家之说,都渊源于这本书,都渊源于《易经》所画的这几个卦。

  事实上还有两种《易经》,一种叫《连山易》,一种叫《归藏易》,加上我们手边所持的《周易》,总称为“三易”。

  《连山易》是神农时代的《易》,的先后,和《周易》的是不一样的。黄帝时代的《易》为《归藏易》。《连山易》以艮卦开始,《归藏易》以坤卦开始,到了《周易》则以乾卦开始,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。

  说到这里,我们要有一个概念,现在的人讲《易经》,往往被这一本《周易》范围住了,因为有人说《连山易》和《归藏易》经遗失了、绝传了。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,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“江湖”中人所讲的这·套东西,如医药、堪舆,还有这一方面的东西,都是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两种易学的结合。

  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以外,《周易》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,亦叫做“三易”,意思是说《易经》包括了三个大原则:就是一、变易;二、简易;三、不易。研究《易经》,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。

  第一,所谓变易,是《易经》告诉我们,世界上的事,世界上的人,乃至,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。在时、空当中,没有一事、没有一物、没有一情况、没有一思想是不变的,不可能不变,一定要变的。

  譬如我们坐在这里,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,已经在变了,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。时间不同,不同,情感亦不同,亦不同,,随时随地,都在变中,非变不可,没有不变的事物。所以学《易》先要知道“变”,高等智慧的人,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,这就是为什么不学《易》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。

  由这一点,我们同时亦了解到印度中的一个名词“无常”。这个名词后来慢慢地被一般人变成了的色彩,变成城隍庙里塑的一个鬼,高高瘦瘦,穿白袍,戴高帽,舌头吐得很长的“白无常”,都说这个“无常鬼”来了,人就要死亡,这是。

  实际上“无常”这名词,是一种佛理,意思是说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能存在的,所以名为“无常”,这就是《易经》中变易的道理。我们中国文化中的《易经》的原则,认为中的,是没有不变的,非变不可,这是原则。

  印度人则是就现象而言,譬如看见一幢房子盖起来,便想到这房子将来一定会倒塌,看见人生下来,也想到人一定会病、会老、会死......这是看现象而有感,遂名之为“无常”。

  第二,简易。间,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。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,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。我常常跟朋友们讲,天地间“有其理无其事”的现象,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,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,“有其事不知其理”的,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。

  换句话说,间的任何事物,有其事必有其理,有这样一件事,就一定有它的原理,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、经验不足,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。而《易经》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,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,当我们的智慧够了,了解它以后,就变得很平常、很平凡而且非常简单。

  我们看平剧里的诸葛亮,伸出几个手指,那么轮流一掐,就知道过去、未来。有没有这个道理?有,有这个方法。古人懂了《易经》的以后,懂了事物以后,把的图案排在指节,再加上时间的关系,空间的关系,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,就可以推算出发生的事情来。这就是把那很复杂的道理,予以简化,所以叫做简易。

  那么,《易经》首先告诉我们间的事物无时不变,尽管变的极其复杂,不管如何错综复杂的现象,在我们懂了原理、原则以后,就非常简单了。

  第三,不易。前面说过,随时在变,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,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却是不变的,是存在的。那个东西是什么呢?教家叫它是“”、是“神”、是“”、是“佛”、是“”。哲学家叫它是“本体”,科学家叫它是“功能”。

  管它是什么名称,反正有这样一个东西,那个东西则是不变的,能变万有、、万事的那个“它”是永远不变的。

  懂了这三个原则以后,还有三个要懂得,这三个就是我们手边的这部《易经》的三个内涵:理、象、数。

  根据《易经》的观点看的—人生也好,情绪也好,思想也好……都有它的原则和道理。以我们现代的观念而言,理是属于哲学的,间既都有它的理,也必有它的象;反过来说,间的任何一个现象,也一定有它的理,同时每个现象,又一定有它的数。

  譬如这个录音带是录音用的,它能录音,其中有很多理,录音带的样子、大小等,还会放出声音,就是它的象;这卷录音带,若干分钟可以录完,有若千长,若干宽,这就是它的数。都有它的理、它的象和它的数。

  所以研究《易经》的学问,有些人以“理”去解释《易经》,有些人以“象”去解释《易经》,有些人以“数”去解释《易经》。

  古代的人掐指一算,万事皆知,那就是了解了易数的缘故。间都有它的数,这是必然的过程,譬如我们举起桌上的茶杯,左右摇摆,这就是一个象;而左右摇摆了多少度,多少秒钟摇摆一次,就有它的数;为什么要摇摆,就有它的理。这些是我为了使大家更具体了解《易经》理、象、数的道理所做的动作。

  所以《易经》每一卦、每一爻、每一点,都包含有理、象、数三种含义在内。人处界上,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停地在变,只要发生了变,便包含了它的理、象、数。

  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、象、数,就会知道这事物的变,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定会变,为什么会变,有它的道理,完全明白了这些,就万事通达了。理、象、数通了,就能知变、通、达,万事前知了。

  我常常告诉同学,最好不要去钻研《易》这门学问,如果钻进去了,会同我一样,爬不出来。如果一定要学,也最好只学一半。如果真把《易经》学通了,就没得味道了。

  譬如要出门了,因为《易》学通了,知道这次出门会跌倒,于是不出门了,一步都懒得动了。像这样的人生,还有什么味道?何必去学?所以我说学《易》最好只学一半,觉得奥妙无穷,如黑夜摸,眼前迷迷茫茫,蛮有趣的;天完全亮了走,眼前有一个坑,会掉下去,看得清清楚楚,于是不走了。可见学通了《易经》非常乏味,何必去学?

  话虽这么说,但学《易》真的通了,哪里还用来讲《易经》;我现在还来讲《易经》,可见就是半吊子,还不通。像我这样不通的人,在这里吹这些东西,或许可以帮助大家摸摸这条;如果有位真正通《易》的人,知道我们在这里研究《易经》,看我们盲目得太可怜了,也许会同情我们,高兴来带带,也说不定。推背图全文

 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

关键词:易经杂说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国米徒步网- All Rights Reserved